文章日期:2015-01-07
文章來源:科技大觀園
黃克理|成功大學臨床藥學與藥物科技研究所/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藥劑科技組
藥廠要為他們的產品負最終責任,他們也希望每顆藥都安全有效。藥品安不安全、有不有效由臨床試驗決定,要如何讓「每顆藥都一樣」,讓臨床試驗有代表意義、讓用藥者每次服藥的效果能接近預期目標、讓藥局的商品在剛進貨時與保存期限到期之前都可以放心地賣出……也就是藥品的品質要如何控制,這就是大多數藥廠人員在忙碌的事。 原料供應鏈管理 藥品最主要的原料是具有藥效的主成分,以傳統的化學小分子藥品為例,主成分的化學合成過程中會使用各種反應物、催化劑、溶劑,都可能殘留在產物中。化學合成除了目標產物外,難免有反應不完全的中間體、不同反應機制產生的副產物,這些通稱為不純物。有的不純物有毒,有的不純物會讓主成分容易變質,只有主成分純度夠高,不純物含量夠低,才能做為藥品原料,不然只能算是媒體上所謂的「黑心化工原料」。 主成分是藥品的靈魂,但是在藥品中真正占有最多質量的是賦型劑。賦型劑是刻意選擇不具藥理活性的成分,用來搭配主成分使藥品易於製造、使用。適當的賦型劑可保護主成分的活性,讓藥錠不會放沒多久就崩散成粉末,讓藥水中不至於有黴菌生長,或讓主成分不會在胃中被胃酸分解,到小腸才發揮藥效等,這些都是賦型劑可能的功能。 賦型劑和主成分一樣要考慮品質,源自化學合成的原料需要控管不純物含量。有的原料是從動物組織提煉加工而來,需要考慮傳染病原或生物毒素。來自植物或礦物的原料,也要評估該產地是否有區域性的重金屬等汙染。 不論是主成分或是賦型劑,純度不夠可能是製造過程沒控制好,但有一類不合格的原料是真正的黑心原料 ─ 魚目混珠,以成本較低的工業級原料取代藥品級原料,甚至是以檢驗結果相近的另一種物質替代,有如奶粉中的三聚氰胺。2007年在巴拿馬曾經出現以工業用抗凍劑代替甘油製成感冒糖漿與牙膏,造成上百人死亡;2008年也曾有化學結構相近的抗凝血劑假藥在美國造成數百名病患過敏,並有幾位病患因此身亡。這些喧騰一時的事件提醒我們必須慎選原料,對於原料的檢驗也愈來愈嚴格。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