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日期:2022-05-23
文章來源:工商時報
SDGs是「2030永續發展目標」、ESG是企業達成目標的手段與過程。圖/freepik
日本政府年金投資基金簽署責任投資原則已經過了五年,但ESG的本質並未獲得廣泛的理解。和企業理解SDGs本質一樣進度緩慢,很多企業會問為什麼要投入ESG?有什麼意義?大家急切想了解的理由之一是,ESG與投資行為密切相關,所以被認為是上市企業該做的事。
SDGs與ESG的關係
有人會問,SDGs與ESG有什麼不同。還有不少人會把SDGs和ESG混為一談。關於SDGs與ESG的關係,最常參考的就是日本政府年金投資基金整理的圖4-4 ,但對大多數的日本企業來說還是難以理解,因為長久以來他們被教導要投入企業社會責任(CSR),還要創造共享價值(CSV)以實現社會價值為目標。光看這張圖,也很容易讓人以為SDGs還有ESG應該是上市大企業才要做的事。
圖4-4。圖/《2030永續企業革命:全方位ESG永續實戰攻略》,商業周刊提供
ESG是投資方藉由金錢這個重要的工具,針對企業獲得的資源(不限於透過股票、債券等投資)是否對經濟、社會、環境產生正面影響,從長期視角來評價的投資方式。另一方面,「企業社會責任」和「創造共享價值」比較像是結合企業與社會的概念。投資人不會直接對社會造成影響,而是透過投資活動要求企業提升長期性的價值,讓企業努力解決社會問題,簡單來說, 就是擁有間接性的影響力。
SDGs的架構則大許多,從企業、投資人、國家、地方政府、國際機構、教育機構、非營利組織、非政府組織、公民社會等所有利害關係人,從地球規模的社會議題到日常的消費行為、生活方式,以各種行動為對象,訂立遠大的目標(圖4-5)。
圖4-5。圖/《2030永續企業革命:全方位ESG永續實戰攻略》,商業周刊提供
非財務資訊的考量
過去在評估企業價值時完全採用財務資訊。簡單來說,財務資訊就是財務報表上顯示的資訊,像是營業額、利益、訊息揭露等,也包括從這些訊息計算出來的股東權益報酬率、股價淨值比(PBR)、本益比(PER) 等指標與成長率等。但在前述ESG投資程度高漲的背景下,投資人開始重視非財務資訊。非財務資訊包含許多ESG的要素,是無法用數字表現在財務報表上的經營策略、經營課題、長期願景、風險與機會、環境保護、供應鏈的透明性、正派經營體質的健全性(治理)等。
前述的「伊藤報告」中就指出,「企業方擔心投資人只顧著追蹤季報這類短期的業績數字,對企業發布的非財務資訊(願景、創新活動、企業社會責任等)不感興趣,也不知道要傳達哪些長期性的訊息幫助投資人做投資判斷。另一方面,投資人不滿意企業只揭露一些為了遵守法規的訊息,沒有公布他們真正想要的情報,亦即幫助判斷長期企業價值的資訊」,因此提醒企業和投資人雙方有必要深入研究非財務資訊。在二○一七年的「伊藤報告二・○邁向永續成長的長期投資(ESG.無形資產投資研究會報告書)」中,內容集中在ESG,並把ESG視為評價企業永續性與風險投資判斷的重要要素 。另外,在二○二○年三月更新的日本版管理守則中明示,機構投資人在擬定運用策略時,必須考量到包含ESG 要素的永續性,以此做為守規責任。
如果把企業的財務資訊比喻成運動選手的身體的話,大概就是肌力、瞬間爆發力、持久力等顯現外在的強壯肉體。另一方面,非財務資訊就像是內臟的健康狀態。假使一位運動選手擁有可以出賽奧運的強健體魄,但內臟或血管罹患疾病,他的選手生涯大概也很難長久。一流的選手平時就會注意飲食和生活作息,保持內臟健康,提升身體能力。相對地,光只有內臟健康,也無法出賽奧運。只有同時擁有強健的肌力與健全的內臟,選手才能表現優秀。
同樣道理套用在企業也一樣。一家企業即使業績很好,但會造成環境汙染與侵害人權,這種治理脆弱的企業早晚會倒閉。相反地,只重視社會貢獻不顧業績的企業,無法得到投資人等利害關係人的關注。只有同時兼顧財務資訊與非財務資訊,企業才能創造出長期性的價值,而且要公開清楚說明這二者的健全性,如此才能獲得利害關係人的青睞(圖4-6 )。
圖4-6。圖/《2030永續企業革命:全方位ESG永續實戰攻略》,商業周刊提供
ESG投資法
ESG投資有幾種投資方式。以全球永續投資聯盟來說,分成七種(圖4-7 ),其中最傳統的做法就是從道德投資時代就在做的「負面表列」,也就是把有問題的企業直接排除在投資名單之外。即使到了現在,國際上還是使用這種手法居多。歷經受託人責任的議論之後, 「正面表列」的投資法出現了,也就是主動選擇與投資ESG評價較高的行業或企業,但因為要從ESG的觀點徹底調查事業,事前必須歷經高度資訊分析才能選出投資標的,所以比較少人使用。
圖4-7。圖/《2030永續企業革命:全方位ESG永續實戰攻略》,商業周刊提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