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日期:2022-01-26
文章來源:經理人
減碳、零碳排的目標近在咫尺了。歐盟(EU)預計2026年對進口產品徵收碳關稅,蘋果(Apple)宣布在2030年達成產品供應鏈 100% 碳中和目標,台灣環保署則在 2021 年將「2050年 淨零排放」寫進《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正草案,並納入碳費收取機制,今年可望在立法院開審。
什麼是淨零碳排、碳關稅、碳費?投資市場的碳權概念股又是什麼?透過 15 個關鍵字,一次搞懂零碳時代必懂的觀念。
目錄: 1. 淨零碳排、碳中和 2. 淨零排放 3. 負碳排 4. 氣候中和 5. 碳定價 6. 碳排放交易 7. 碳稅 8. 碳費 9. 碳邊境稅 10. 碳權 11. 碳足跡 12. 綠色溢價 13. 碳權概念股 14. 碳權ETF 15. 綠能ETF
減碳目標如何定義?
台灣宣示在 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和淨零碳排有何差異?下列是各國頒布減碳目標時,常見的 4 個名詞。
人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與二氧化碳移除量在特定時間(通常是一年)內取得平衡。一個組織或產品產生碳排,可藉由自我減量及外部抵銷機制,例如碳匯(以森林、草原或農地等土地利用來吸收二氧化碳),達到淨零碳排。
2. 淨零排放(net zero) 與淨零碳排的概念類似,但淨零碳排的溫室氣體僅限於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必須包含二氧化碳以外的其他 6 種溫室氣體(CH4、N2O、HFCs、PFCs、SF6、NF3),溫室氣體的人為排放與移除量在特定時間內(通常是一年)達成平衡。
3. 負碳排(carbon negative) 二氧化碳的移除量比排放量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在 2021 財年,排放 39.4 萬頓二氧化碳,藉由投資南極氣候解決方案商 South Pole 的「碳去除」專案,像是重新造林、再生農業等解方,共抵消 52.8 萬噸碳排放量,達成負碳排。
4. 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 人類活動不對氣候系統造成任何影響。若將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到最低限度,將剩餘排放的溫室氣體用植樹、碳埋藏地底等技術抵銷,即達到氣候中和,與淨零排放概念相同。
減碳措施怎麼做?
環保署表示,最快 2023 年訂出每公噸收取的碳費金額,同年立即向企業收取碳費,原本由社會共同承擔企業排碳造成的環境污染成本,改為企業負起責任,提高碳排成本的方法如下:
5. 碳定價(carbon pricing) 為二氧化碳制定一個價格(put a price on carbon )。國際上碳定價主要有 2 種類型:碳排放交易系統、碳稅。世界銀行(World Bank)統計,全球有 65 個國家及地區實施碳定價策略,其中 30 個採取碳排交易、35 個以碳稅制為主,等於管控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 21.5%。
6. 碳排放交易(emissions trading systems,ETS) 又稱限額和交易機制,對各業者碳排放量設定限制,允許排放量低的行業將它的額外配額出售給排放量大的業者。優點是實施總量碳排管制,減排的結果能事先確定,執行減碳者可獲得更大的利益,像 2020 年特斯拉(Tesla)透過出售碳交易系統給予的排放額度,淨賺 15.8 億美元(約新台幣 474 億元)。缺點是碳排交易制的執行成本較高,行政機關需建置合法的交易體系、分配碳權,並事前、事後監測業者碳排放情況。
7. 碳稅(carbon tax) 針對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的商品或服務,依排放量課徵環境稅(從末端排放徵收碳稅),類似垃圾袋隨袋徵收,製造愈多垃圾者要花更多錢買垃圾袋。與碳排放交易制的不同在於,減排結果不能預先確定,但碳稅的價格較明確,不會隨著碳交易的價格變動,且行政管理輕鬆,原有的稅收體制納入碳稅即可。缺點是稅率為各界協商結果,稅率訂立過低,難以達到減碳效果。
8. 碳費 依二氧化碳的排放來源徵收碳費(從源頭排放收取碳費),類似台灣的隨油徵收空污費方式,民眾加多少油就付多少費用,而不是依加油製造多少廢氣來收費。環保署在修法預告指出,台灣採取碳費制,碳費的收入專款專用於溫室氣體減量工作、發展低碳與負排放產業、補助及獎勵投資溫室氣體減量技術等,促進低碳經濟發展。
目前台灣尚未訂立碳費收取標準,環保署表示,碳費收取對象初步以年碳排放量超過 2.5 萬公噸業者,像是電力、鋼鐵、石化、化材、水泥等產業為主。
以家戶使用電力,說明碳稅與碳費的差異:
資料來源:綠學院
9. 碳邊境稅(carbon border tax) 又稱碳關稅,指的是國家針對進口高碳排產品時,徵收碳排放特別關稅。一般來說,製造過程碳排愈高的產品,支付的碳邊境稅就愈高。歐盟在2021年7月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計畫」(CBAM,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2023年試行,要求業者進口鋼鐵、鋁、水泥、肥料及電力產品須申報碳排放量,2026年正式實施,屆時進口產品若高於歐盟免費核配的碳額度,則要徵收碳關稅。如果產品生產國已實施碳稅或碳排交易制度,進口到歐盟可免關稅。
碳排計算方式有哪些?
10. 碳權 碳交易市場中,買賣雙方(如一個國家或一間企業)被允許的碳排放量,計量單位為每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
11. 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 一項活動或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就是從消費端出發,概算產品生產、銷售、丟棄的碳排量。
12. 綠色溢價(green premium) 消費者購買環保、低碳產品付出的價差。GatesNotes 舉例,假設航空燃油售價每加侖 2.22 美元(約新台幣 66 元),採用生質燃料價格是 5.35 美元(約新台幣 159 元)。綠色溢價是兩者間的價差,意即 3.13 美元(約新台幣 93 元),代表航空業採用生質燃料,機票漲幅可能超過 140%。
企業估算完綠色溢價,可評估消費者能否接受採用綠色能源或包裝的漲幅。高溢價的情況下,政府得帶頭補貼,或積極投入環保技術的開發,減少綠色溢價,淨零排放才可能實現。
綠能投資是什麼?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