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經理人月刊

【轉載】台灣最快 2023 年收取碳費,不再搞混碳稅、碳交易!邁向零碳時代必懂的 15 個關鍵字

文章日期:2022-01-26

文章來源:經理人



減碳、零碳排的目標近在咫尺了。歐盟(EU)預計2026年對進口產品徵收碳關稅,蘋果(Apple)宣布在2030年達成產品供應鏈 100% 碳中和目標,台灣環保署則在 2021 年將「2050年 淨零排放」寫進《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正草案,並納入碳費收取機制,今年可望在立法院開審。


什麼是淨零碳排、碳關稅、碳費?投資市場的碳權概念股又是什麼?透過 15 個關鍵字,一次搞懂零碳時代必懂的觀念。



減碳目標如何定義?

台灣宣示在 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和淨零碳排有何差異?下列是各國頒布減碳目標時,常見的 4 個名詞。


人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與二氧化碳移除量在特定時間(通常是一年)內取得平衡。一個組織或產品產生碳排,可藉由自我減量及外部抵銷機制,例如碳匯(以森林、草原或農地等土地利用來吸收二氧化碳),達到淨零碳排。


2. 淨零排放(net zero) 與淨零碳排的概念類似,但淨零碳排的溫室氣體僅限於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必須包含二氧化碳以外的其他 6 種溫室氣體(CH4、N2O、HFCs、PFCs、SF6、NF3),溫室氣體的人為排放與移除量在特定時間內(通常是一年)達成平衡。


3. 負碳排(carbon negative) 二氧化碳的移除量比排放量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在 2021 財年,排放 39.4 萬頓二氧化碳,藉由投資南極氣候解決方案商 South Pole 的「碳去除」專案,像是重新造林、再生農業等解方,共抵消 52.8 萬噸碳排放量,達成負碳排。


4. 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 人類活動不對氣候系統造成任何影響。若將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到最低限度,將剩餘排放的溫室氣體用植樹、碳埋藏地底等技術抵銷,即達到氣候中和,與淨零排放概念相同。


減碳措施怎麼做?

環保署表示,最快 2023 年訂出每公噸收取的碳費金額,同年立即向企業收取碳費,原本由社會共同承擔企業排碳造成的環境污染成本,改為企業負起責任,提高碳排成本的方法如下:


5. 碳定價(carbon pricing) 為二氧化碳制定一個價格(put a price on carbon )。國際上碳定價主要有 2 種類型:碳排放交易系統、碳稅。世界銀行(World Bank)統計,全球有 65 個國家及地區實施碳定價策略,其中 30 個採取碳排交易、35 個以碳稅制為主,等於管控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 21.5%。


6. 碳排放交易(emissions trading systems,ETS) 又稱限額和交易機制,對各業者碳排放量設定限制,允許排放量低的行業將它的額外配額出售給排放量大的業者。優點是實施總量碳排管制,減排的結果能事先確定,執行減碳者可獲得更大的利益,像 2020 年特斯拉(Tesla)透過出售碳交易系統給予的排放額度,淨賺 15.8 億美元(約新台幣 474 億元)。缺點是碳排交易制的執行成本較高,行政機關需建置合法的交易體系、分配碳權,並事前、事後監測業者碳排放情況。


7. 碳稅(carbon tax) 針對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的商品或服務,依排放量課徵環境稅(從末端排放徵收碳稅),類似垃圾袋隨袋徵收,製造愈多垃圾者要花更多錢買垃圾袋。與碳排放交易制的不同在於,減排結果不能預先確定,但碳稅的價格較明確,不會隨著碳交易的價格變動,且行政管理輕鬆,原有的稅收體制納入碳稅即可。缺點是稅率為各界協商結果,稅率訂立過低,難以達到減碳效果。


8. 碳費 依二氧化碳的排放來源徵收碳費(從源頭排放收取碳費),類似台灣的隨油徵收空污費方式,民眾加多少油就付多少費用,而不是依加油製造多少廢氣來收費。環保署在修法預告指出,台灣採取碳費制,碳費的收入專款專用於溫室氣體減量工作、發展低碳與負排放產業、補助及獎勵投資溫室氣體減量技術等,促進低碳經濟發展。


目前台灣尚未訂立碳費收取標準,環保署表示,碳費收取對象初步以年碳排放量超過 2.5 萬公噸業者,像是電力、鋼鐵、石化、化材、水泥等產業為主。


以家戶使用電力,說明碳稅與碳費的差異:

資料來源:綠學院


9. 碳邊境稅(carbon border tax) 又稱碳關稅,指的是國家針對進口高碳排產品時,徵收碳排放特別關稅。一般來說,製造過程碳排愈高的產品,支付的碳邊境稅就愈高。歐盟在2021年7月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計畫」(CBAM,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2023年試行,要求業者進口鋼鐵、鋁、水泥、肥料及電力產品須申報碳排放量,2026年正式實施,屆時進口產品若高於歐盟免費核配的碳額度,則要徵收碳關稅。如果產品生產國已實施碳稅或碳排交易制度,進口到歐盟可免關稅。


碳排計算方式有哪些?

10. 碳權 碳交易市場中,買賣雙方(如一個國家或一間企業)被允許的碳排放量,計量單位為每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


11. 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 一項活動或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就是從消費端出發,概算產品生產、銷售、丟棄的碳排量。


12. 綠色溢價(green premium) 消費者購買環保、低碳產品付出的價差。GatesNotes 舉例,假設航空燃油售價每加侖 2.22 美元(約新台幣 66 元),採用生質燃料價格是 5.35 美元(約新台幣 159 元)。綠色溢價是兩者間的價差,意即 3.13 美元(約新台幣 93 元),代表航空業採用生質燃料,機票漲幅可能超過 140%。


企業估算完綠色溢價,可評估消費者能否接受採用綠色能源或包裝的漲幅。高溢價的情況下,政府得帶頭補貼,或積極投入環保技術的開發,減少綠色溢價,淨零排放才可能實現。


綠能投資是什麼?

13. 碳權概念股 企業本身是減碳產業,具有碳權交易優勢,有多餘的碳排配額能賣給其他高碳排的產業,像是太陽能、風力發電、電動車、儲能設備等產業都是碳權概念股的範圍。


14. 碳權 ETF 追蹤碳權相關指數的 ETF(指數股票型基金)。例如,美國金瑞基金(KraneShares)推出追蹤 IHS Markit’s 全球碳指數,以歐盟排放交易機制、美國加州排放交易機制、美國區域溫室氣體倡議 (RGGI)的期貨交易量和成交價作為編製依據。當市場對這 3 個區域的碳權預期價格愈高,這支 ETF 就會上漲。


15. 綠能 ETF 追蹤綠能、ESG 指數表現的共同基金,投資組合完全比照指數的成分股組成。舉例來說,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追蹤 MSCI 台灣 ESG 指數, 元大台灣 ESG 永續 ETF(00850)追蹤台灣永續指數。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推出潔淨能源 ETF(00899),根據標普(S&P)潔淨能源精選指數表現,成分股為全球最頂尖的 30 家潔淨能源公司,包括太陽能、風力、水力、燃料電池 (氫能源為主)、生質能等製造或技術與設備提供者。

278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