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日期:2022-08-08
文章來源:未來城市
「灰犀牛」是指發生機率高,卻常遭忽略的事件。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07年由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在其暢銷書《黑天鵝效應》中,討論了關於隨機和不確定性。這類難以預測、意外的重大事件,一旦發生,往往帶來巨大的打擊或成為歷史的轉折點。
如2001年911恐怖襲擊、2008年次貸危機、2019年全球疫情、2022年俄烏戰爭所導致能源與糧食短缺與通貨膨脹,均屬「黑天鵝事件」。
對應於「黑天鵝」比喻小概率,不可預測卻影響巨大的事件,2013年由米歇爾‧渥克(Michele Wucker)所提出的「灰犀牛」概念,我認為在面對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時,更是我們該秉持的態度,並事前及早防範。
灰犀牛事件的特徵,是「極可能發生,但卻容易被忽略的事件。一旦事件發生後,應對時間短並且帶來巨大潛在危機和損失」。
引用「灰犀牛」一詞,原因是灰犀牛遠遠站在非洲草原,體型笨重行動遲緩,常給人安全無害的錯覺;一旦它發起攻擊向你狂奔而來,龐大的身軀,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而致命。藉此譬喻危機就在眼前,但我們總選擇視而不見,最後遭到不幸。
全球氣候變遷就是一頭灰犀牛。全球各地破紀錄的高溫、洪水肆虐已是常態,是顯而易見但影響巨大的全球威脅。個人、組織、公司和國家,需要加速良性競爭或合作,一起應對氣候變遷面臨的挑戰。
當然,危機往往也蘊含著轉機,如各式節能減碳,可再生技術應運而生;或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降低未來能源成本,進而改善生活條件等。如同渥克在一次ESG全球領導者峰會所述,氣候變遷話題正從「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少錢」,轉變為「不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少成本」和「我們如何發掘解決這問題的共同價值主張?」
近年來,我們樂見投資在永續發展目標或ESG(環境、社會和治理)相關的基金越來越多。但部分基金依然存在「漂綠」等問題, 如利用誇大虛假宣傳、含糊的專業語匯來誤導投資者。種種弊端,需要監管單位建立更有效的監管機制。
最後,如何面對灰犀牛事件,渥克也提出了應對策略:
第一:承認危機的存在。不否認察覺出來的徵兆,讓持有不同觀點的人都參與議題討論。
第二:定義風險的性質。診斷該危機有多大影響?應該製定什麼行動計劃來避免或減輕影響?
第三:不要原地不動沒有作為。根據應對策略,不要拖延,積極採取行動才不會受制於危機。
第四:從危機中汲取教訓,化危機為轉機。
第五:站在順風處,準確預測,摒除猶豫心態,優化行動過程。
第六:永保危機意識。持續警惕下一個灰犀牛,成為發現並控制灰犀牛風險的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