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轉載】企業永續路走到哪?-台灣永續報告的7個關鍵發現

遠見雜誌

已更新:2022年3月29日

新聞日期:2022-03-25

新聞來源:倡議



無畏COVID-19重挫經濟,全球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永續趨勢依然當紅、銳不可擋。國內永續領導品牌CSRone永續智庫和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書院於3月25日發表最新調查顯示,2021年臺灣企業出版永續報告首度突破680本。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臺灣營收百大企業仍有9家未出版永續報告,且在國際碳市場共識抵定的情況下,卻有超過8成台灣企業未進行碳足跡盤查。

這本分析報告共動員40位研究人員、歷經6個月、分析898項指標完成,並於CSRone永續智庫年度盛會「第八屆台灣永續報告分析發表會」正式發布。分析發表會係由CSRone永續智庫、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書院、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所共同主辦。


策略夥伴包括:國泰人壽、玉山金控、南山人壽;協力合作夥伴包含:BSI英國標準協會台灣分公司、台灣愛普生、元大金控、富邦金控、台灣水泥、WritePath雲翻譯等單位。另有國際夥伴全球CEO聯盟CECP、與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框架GRI跨國支持。


開幕典禮中,經濟部主任祕書陳怡鈴說明,為加速臺灣邁向2050淨零目標,經濟部已從產業、商業模式等方面持續協助企業降低對石化能源的依賴。由於永續轉型是為一場馬拉松式的挑戰,必須考量社會公正,才能合適調整機制,讓整體社會共存、共榮。


CSRone永續智庫創辦人暨總經理嚴德芬則表示,近年來,在全球人類學習與病毒共存之際,仍同時經歷水災、乾旱、資訊與戰事等自然與人為的多重災難。這些事件,不但促使人類與企業開始覺醒、深思「個體存在價值與意義」,並加速全球永續轉型腳步。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暨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簡又新強調,ESG風潮席捲全球,國際品牌紛紛要求企業遵循ESG規範,而我國亦宣告2050淨零目標,且金管會政府逐年加劇緊縮法規。為此,資本市場也明顯出現ESG人才短缺現況。簡又新認為,挑戰雖大,但需賴以臺灣企業一同努力,方能實踐永續目標。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亦強調,根據統計調查,已有77%投資人希望了解被投資企業之ESG轉型行動,若企業無採取行動,則有超過半數的投資人會選擇撤資。此外,更有超過半數的台灣企業,已將碳排目標納入長期永續發展策略中。不過,李宜樺亦觀察台灣快速接軌國際趨勢的步伐,相信臺灣企業領袖亦能在此蓬勃的ESG浪潮下,內化永續概念、共創美好未來。


【關鍵發現一】臺灣永續報告突破680本,20到50億企業超過3成已提前練兵

研究團隊本次蒐錄包含臺灣企業、大專院校、非營利組織等出版之685本永續報告書,並特別針對企業所公開之653本報告書深入剖析。調查發現,共有92.6%由上市櫃企業所出版(上市68.1%、上櫃24.5%),而20到50億企業中,更有34.3%為非受法規要求、自願性出刊永續資訊之企業。


為營造臺灣健全永續發展(ESG)生態體系,金管會自2020年正式宣告啟動「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並要求20億元以上之上市櫃企業,應於2023年起編制永續報告書。為此,研究團隊統計,截至2021年12月底止,適用新規範的上市櫃企業共271家。今年共有93家企業非受法規要求出版永續報告,占該資本額區間企業的34.3%,顯示這93家企業超前部署、提前練兵的決心與態勢。


【關鍵發現二】出版永續報告之企業EPS與ROE連續7年優於大盤

CSRone永續智庫根據研究分析發現,連續7年臺灣出版永續報告之上市櫃企業每股盈餘 (EPS) 及權益報酬率 (ROE) 皆優於臺股大盤。2021年出版永續報告書企業的平均EPS為4.36元、全體上市櫃公司為2.79元、未出版永續報告者為1.98元。2021年出版報告書企業的平均ROE為 9.30%、全體上市櫃為3.98%、未出版永續報告者為1.23%。


研究團隊表示,對已經出版永續報告的企業而言,透過遵循國際框架以盤點自身營運概況、透明揭露ESG資訊,並據以逐年改善得過程,將使其營運體質會比尚未出版永續報告的企業更為健全。


【關鍵發現三】漏網之魚!臺灣營收百大企業9家未出版永續報告

依據臺灣證交所與櫃買中心所公布的2021年「第7屆公司治理評鑑」優秀企業名單中,上市公司前5%的45家企業,皆已全數出版永續報告書,說明治理評鑑表現優秀的企業,對於永續議題之高度重視與密切關注。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本次研究於蒐錄期間,鎖定臺灣營收百大企業進行剖析,然研究團隊發現,名單中仍有9家未出版永續報告。


【關鍵發現四】62.9%常態性設置企業永續委員會,卻達9成未連結薪酬與績效

近年來,國際著名永續評比指標,為鼓勵企業內化永續發展目標,以加速開展相關行動,紛紛將企業高層薪酬與ESG績效連結情形納入評分項目中,跨國企業包含蘋果、殼牌、麥當勞、聯合利華等,皆不約而同採行此項方式,鼓勵高階主管們在創造財務績效的同時,也融合ESG價值以領導團隊。


本次研究調查發現,臺灣2021年出版的企業中,雖已有高達62.9%(共411家)企業常態性設置永續委員會,透過「由上而下(Top down)」的方式促進永續行動,卻僅有7.9%(共52家)企業揭露將永續績效與薪酬連結。


【關鍵發現五】全球碳市場共識敲定 仍超過8成台灣企業未進行碳足跡盤查

盤點組織現況並公開揭露檢視風險概況,是企業邁出低碳轉型的關鍵步伐。儘管如此,對企業而言,邁向碳中和的過程仍然充滿高度複雜性,追蹤碳足跡更是不容易。本次研究分析發現,臺灣有82.8%(541家)的企業尚未進行碳足跡盤查。在各國政府和大型企業紛紛調高減碳規格,朝碳中和目標邁進的情況下,臺灣企業若不加快自身落實減碳的腳步,未來將可能面臨無法接到國際訂單的窘境。


此外,臺灣金管會已於今年3月3號頒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要求全體上市櫃公司需於2027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並於2029年取得溫室氣體盤查之查證。分析研究團隊發現,面對日漸緊縮的法規要求,2021年度出版的臺灣企業永續報告書中,已有超過80%企業(524家)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然而,僅有10.6%的企業於報告書中揭露第三方查證聲明。


【關鍵發現六】97%揭露「供應商管理政策」,45%未揭露「管理及評估供應商風險」

根據研究數據,2021年臺灣653家企業雖有97%(634家)揭露「供應商管理政策」,然而卻有45%臺灣企業未揭露「管理及評估供應商之風險」,顯示企業於報告書中對於供應商風險之揭露未完善,企業應加強鑑別、追蹤、管理供應鏈的永續風險,才能夠打造真正堅軔的永續價值鏈。


在2021年新冠疫情肆虐下,仍有53.4%(349家)企業,有「輔導供應商進行永續相關作為」,將永續與社會責任落實於供應商管理中;同時也有10.4%(68家)企業攜手供應商執行永續專案,雖比例相較去年微幅下降,仍顯現出企業願意攜手供應商突破困境,發揮企業的正向影響力。


【關鍵發現七】整合性揭露成主流趨勢:36.8%臺灣企業參考TCFD、18.3%參考SASB框架

因應臺灣政府法規之規範,高達98.6%的台灣企業採用GRI 準則(GRI Standards)編製永續報告。近年來,為強化企業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並隨著國際資本市場愈發重視財務與非財務資訊之整合,金管會制訂《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逐步規範特定產業及特定資本額之上市櫃公司編製續報告應參考TCFD (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下稱TCFD),以及「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下稱SASB)所提出的框架。


截至本團隊研究期間為止,企業參考TCFD的占比較去年上升13.3%,來到36.8%(240家);而參考SASB框架揭露之企業,更是比往年的3.2%大幅上升至18.3% (120家),呈大幅成長態勢。CSRone永續智庫也對此表示,未來ESG資訊將逐步與財務報告訊息整合,朝向整合性揭露趨勢發展,建議企業提早布局、及早因應。


55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