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工商時報

【新聞】做好ESG投資 接軌國際路更廣

新聞日期:2020-09-03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認為,台灣ESG投資比例不高,還有很大空間,應公私協力加速發展。圖/基金會提供

2020年極端天氣導致的天災更頻仍,澳洲大火、大陸洪災、地球反撲,全球進入永續發展關鍵時刻。金管會今年8月已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宣示公私協力合作拚永續的目標,主要是透過金融機制引導企業及投資人重視根植於ESG的永續金融,促成投資及產業追求永續發展之良性循環,共有38項具體措施。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董事長簡又新強調,台灣ESG投資比例不高,還有很大空間,若要加速發展,應由公私協力、加上民間非營利組織全面合作共同推動,不僅要有獎勵、教育,而且政府要有法規強制企業善盡社會責任。


近年來台灣企業在ESG的績效上進步相當多,從每年入選道瓊永續指數(DJSI)成分股的家數可以得知,諸多永續績優的本國公司其表現相較於一些全球品牌龍頭企業不遑多讓,已具世界級水準。惟就整體上市公司來看,尚有上千家的企業未出版永續報告書,或有甚者、年營業額近新台幣2,000億元的企業亦未出版CSR報告,顯示ESG之非財務性資訊揭露未臻完善,透明度尚有待提升,此類不透明的公司,遑論提升永續績效或稱其ESG表現優異。


ESG做好到底會不會賺錢?簡又新表示,據哈佛大學的研究,ESG績效表現良好的企業,財務表現也很好,財務報表上的EPS明顯較高;「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選出的十大永續典範企業其EPS表現比大盤約高二倍多,而且不僅獲利高,前述企業的品牌、社會形象等,均獲大眾及消費者的青睞與好評。


簡又新指出,現在國際投資者方向、標的都用ESG的績效表現來看,這已成為投資者主流,企業若不重視ESG投資者就不會投資,而台股有40%是外資的投資,所以ESG對台灣來說愈來愈重要。


簡又新進一步表示,根據全球永續投資報告(GSIR)統計,世界主要永續投資管理資產規模已達30.68兆美元,過去兩年來規模大幅成長34%,顯示全球資產管理業積極投入永續投資的浪潮。預計於2030年之前,將會有高達71%的機構投資者,將ESG納入其投資決策主要考量。台灣股市約占全球1.26%,而推估永續投資在台灣股市加上債券之潛在規模約為新台幣2,200億元,約僅應有規模之2%,在全球、甚或是亞洲尚屬後段班、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有待政府機關、企業以及民間機構在投資理念與倡議,以及法令制度配套等方面共同努力。


簡又新指出,ESG投資已蔚為風潮,這從今年美國疫情持續延燒,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股價卻一路狂飆可見端倪。過去交通工具燃燒化石燃料污染大,是未來會改用低碳、無碳的方式,所以各國投入電動車很多資源,特斯拉能成功不只經濟規模夠大、技術夠新且價格逐漸親民,雖現在還需政府補貼消費者購買,但公司已開始有獲利;所以今年以來,很多的投資者壓寶該公司,以致於特斯拉2019年雖然只生產40多萬輛車,比豐田(TOYOTA)的近1,000萬輛少很多,但股價卻已超越豐田,成為全世界最大市值的汽車生產公司。對環境友善的產品是未來世界的主流。


簡又新強調,20多年來,國際間的關切重點圍繞在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上,2015年聯合國通過《巴黎協定》以及《2030年議程》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是個了不起的成就,也是個巨大的挑戰。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兩者互為表裡、相輔相成,都會在2030年前大幅改變世界的經濟型態、產業營運及生活方式等,徹底翻轉全球發展的軸線。


全球永續趨勢 每年商機12兆美元


為彰顯「氣候變遷」的嚴重性,許多國家在2019年改稱為「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為人類有史以來遭遇最大規模且不可逆的大災難,推動永續發展刻不容緩!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點出全球永續發展趨勢,且據聯合國相關研究報告,從2016年至2030年全球每年有12兆美元商業效益,以及3.8億就業機會與永續發展目標有關。


簡又新表示,2020年上半年全球化石燃料使用大幅減少,造成產業二氧化碳排放量成為過去十年以來最低水準,在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期間石油需求萎縮,需求量每天減少約130萬桶,今年第二季新冠肺炎更導致石油需求下降5倍以上,各大城市空氣污染大幅改善,二氧化碳的年成長量雖減,但大氣層的總量仍不斷成長,全球暖化的問題依然嚴峻。


簡又新指出「能源轉型」是一大趨勢。歐洲電力系統因為再生能源投資大幅地增加、總能源需求減少之故,由風力與太陽能產生所的電力與燃煤火力發電廠的發電量今年產生黃金交叉,2020年上半年,前者約占40%、後者約占27%,加速了西歐許多國家燃煤電廠的汰除計畫。

簡又新觀察,新冠疫情之後,人們重新思考永續發展中經濟、社會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因疫情關係經濟放緩、空污減少但造成大量失業,ESG成為企業、政府與消費者關注的議題,特別是社會面向的就業與健康問題,許多國家撒錢救經濟,但會先救ESG做得好的企業。

歐盟近期剛剛通過的7,500億歐元振興計畫,就聚焦於綠色新政以及數位轉型,永續金融的興起、ESG投資,成為了國際基金投資的主流。


身為台灣責任投資先驅的國泰金控指出,台灣要推動責任投資有二大關鍵,首先ESG資訊分析涵蓋的企業家數要夠多,投資人才能更深入的進行ESG分析,因此國泰證券和臺北大學合作推出ESG個股研究報告,希望讓投資人有更完整的分析工具,也希望讓台灣ESG好的企業有更多機會被看見。


另一個關鍵是ESG資訊統一標準,國泰金控從2014年就參與國際低碳投資倡議,參考國際標準嚴謹定義國泰的低碳產業,把資金投入低碳轉型,2019年已成長至1652億元。未來台灣若參考歐盟、中國等國家訂定的產業目錄,讓永續金融、低碳、責任投資等有更明確的標準,相信將有助於推動整體永續發展。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