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日期:2020-05-11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勞工發生職災後,除了第一時間針對受傷狀況就診醫治,不少人還要經歷後續的職能復健及心理適應過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貨車司機阿輝因從車斗上跌落導致右腳股骨骨折,儘管休養後能緩步行走,但仍難以承受工作強度,之後透過成大醫院工作強化中心的專業評估,針對下肢肌耐力不足、動作協調不佳、股骨固定鋼釘所致活動度受限以及平衡能力不良等問題,提供客製化工作強化訓練,並提供職務再設計服務,利用電動升降踏階設備增加工作安全性及獨立性。
經過兩個月密集強化訓練後,讓該名司機能順利返回原職場工作,不僅解除他的心理焦慮,也減輕了家庭經濟的壓力。
勞工發生職災後,除了第一時間針對受傷狀況就診醫治,不少人還要經歷後續的職能復健及心理適應過程。勞動部每年補助事業單位及相關團體辦理職災勞工職業重建事項,協助勞工盡速返回工作崗位。勞工可以到有協助職場復健、心理輔導及社會適應的相關專業機構尋求協助,這些單位事後向勞動部申請補助,職災勞工完全免費。
為協助職災勞工能儘早返回職場,勞動部除了建立職業傷病防治中心網絡,與大型醫學醫院及各縣市區域合作,讓發生職災及職業病勞工得到專業治療外,當職災勞工完成身體傷病治療,準備返回職場時,若需要進一步物理治療,或是強化工作能力,也有相關專業機構可以銜接。
目前只要醫學機構及專業團體提出補助計畫,勞動部就會補助醫療機構辦理職災勞工職業重建服務,提供職災勞工工作能力評估及強化等項目,針對職災勞工狀況及需求提供即時、適切的幫助。勞動部統計,透過上述專業機構後續協助復健及心理適應等協助的職災勞工,返回工作比率高達八成。
勞動部近三年(106年至108年),平均每年補助24個單位辦理工作能力評估及強化、心理輔導及社會適應、職務再設計及職業輔導評量等,每年約服務600名職災勞工。另外,平均每年補助26個單位辦理勞工安全衛生宣導會約160場次,參加人數近萬人次。
例如臺灣大學附設醫院的物理治療中心、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的工作強化中心,可提供工作能力評估及強化服務,也有像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桃園市私立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等團體,提供社會適應及心理輔導等服務。
如果勞工想要了解職業重建協助機構相關資訊,可到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網站參閱,或電(02)8995-6666轉分機8159、8160或8231洽詢。如果有機構想要加入協助職災勞工職業重建及社會適應等服務,可在每年2月及7月向勞動部職安署提出申請。(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