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日期:2019-12-23
新聞來源:獨立媒體
工業傷亡權益會公佈2019年工傷及死亡的意外統計,在上半年一共發生16549宗工傷個案,其中死亡個案佔121宗,比2018年上升15宗。雖然整體工傷個案比2018年下降156宗,惟死亡個案有顯著上升趨勢。
工權會總幹事蕭倩文指「工傷有得瞞,但死亡個案無得瞞」,她指尤其是建造業的文化並不鼓勵向勞工處呈報工傷,因此不少工傷及「過勞死」的個案仍然不被公眾看見。
勞工處處理投訴個案效率成疑 工權會:最長要21日先收到回覆
根據勞工處統計數字,2019年上半年因工死亡的個案有121宗,工權會接觸其中有71宗,有16宗涉及高處墮下,其他工傷個案涉及物件存放不穩固、機械操作不當以致死亡的個案。勞工處在今年3月中推出「職業安全及健康投訴平台」,市民可在透過上傳照片即時舉報不安全裝置。
工權會幹事余嘉浩展示照片,指位於藍田的酒家在維修工程期間,一名工人站在離地3至4米高的地方工作,公司卻只提供普通鐵梯,而不是穩健的工作平台。余補充,以上情況已違反指引,故立即就以上個案作出投訴,惟處方多在十多日後才作出回覆。余嘉浩表示,工權會曾就十多宗違規個案作出舉報,處方收到證據後卻不會立即到場視監情況,處方更拖延至21日才作出書面回覆。
最後,勞工處只對數個個案作出調查及對違規公司發出暫時停工令。另外,投訴平台限制上傳的檔案大小不能超過10MB,因此,市民不能上傳短片作為有力的證據,證明工人沒有配套合適的安全裝備。工權會呼籲市民「全民參與」,投訴不安全的工作場所,才能改變「有工傷不報」的職場文化。
過勞死不被視為工傷 香港法例落後於日韓台
在2013年至2018年間,勞工處統計工作期間非因意外死亡的個案有635宗,即平均一年有127宗。幹事余嘉浩指,現時工權會依靠勞工處公佈的數字去評估「過勞死」的情況,因傳媒不會即時得悉有僱員在工作時猝死,勞工團體亦難以接觸家屬作出跟進。
總幹事蕭倩文補充,亞洲國家如日本、南韓及台灣均有就「過勞死」立法及為死者家屬作出工傷賠償;而日本僱員如不堪過勞而自殺亦會獲政府賠償。惟香港勞工法例仍然落後,現時仍未有任何有關過勞死及超時工作的指引及法例,「而家返返下工猝死係唔會調查佢係唔係過勞死,亦都唔會有工傷賠償。」
職安局於上年年初就過勞死進行調查,預計在明年第三季公佈結果。蕭倩文稱,工權會現正就過勞死與處方商討,盼參考日韓台的法例,計算死者在死亡前48小時的累積工時來判斷員工是否過勞死。
工權會總幹事蕭倩文指,勞工處將在2022年推出「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盼協助工復工友盡快復原。她指處方的方向正確,建議處方在提供醫生人選時保持中立,因有部份治療師同時正協助保險公司調查工友的工傷個案,故並不適合加入先導計劃的醫生人選。她強調,工友在經濟上難以負擔醫療開支,因此,勞工處要與公立醫院保持合作,當工人退出先導計劃後,仍可到公立醫院接受治療。(獨媒特約報導,記者:何紹軒、黃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