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時間: 2018-07-23
新聞來源: 中時電子報
農委會23日舉辦「農民職業災害保險制度意見交流會議」,邀請產官學界交換意見。(游昇俯攝)
農民職業災害保險將於11月試辦,農委會23日舉辦「農民職業災害保險制度意見交流會議」,邀請產官學界交換意見。與會者多對加保農民身分資格、職業傷害認定、職災審查問題多有疑義。
因目前農民健康保險屬於社會保險,僅有生育給付、身心障礙給付及喪葬津貼等項目,缺乏職業災害保險給付項目,故農委會推動農民職業災害保險,預計於11月試辦,以保障遭遇職業傷害農民生活。
試辦農民職災保險,給付方式將採取「先傷後病」,先認定因果關係較明確的職業傷害,未來再擴大認定職業病;並且,以有投保農保的116萬多名農民自願性加保為原則。
與會者對職災理賠資格多有疑義,美濃區農會總幹事鍾清輝便說,職災理賠是否限於在自己田地上發生職災?佃農、代耕業者到別人田裡工作是否也符合職災理賠條件?政大法律系助理教授林良榮也提到,農業工作性質複雜,農民也常有多重身分,可能有不同雇主,或是季節性參與農事,身分認定若是排除太多,可能反使農民未受保障。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表示,過去農保加保資格綁定農地,無法保障實際從農者,現已人地脫鉤,認定實際從農行為,只要有農保,就可加保職災保險。農民福利科長王東良也說,只要在田間從事農事發生職災,無論受雇自雇都納入保障範圍。
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鄭雅文則提到,職災保險採「先傷後病」,但傷病難區分,有的人摔傷導致椎間盤突出,受傷初期可能還沒什麼症狀,但漸漸出現慢性疾病,又如被蜜蜂螫傷,過幾天變成蜂窩性組織炎等等,區分傷病容易造成爭議。
雲林縣農業處長張鴻猷也認為,傷病難界定,農民自願加保、非強制,怕與農會產生紛擾。林良榮也說,不像勞工工作內容容易認定,農業場地範圍大,業務多樣,傷病有時難切割,可能需要專門人員進行職災審查。
對此,王東良表示,職災保險保險人是勞保局,職災判定由勞保局辦理,農會不會參與;農委會將設立職災爭議審議委員會,也會規劃納入農業專家與醫師。但陳吉仲也坦承,傷病區分,需透過試辦累積經驗,再滾動調整。
(中時/游昇俯)